陈皮泡茶为何会苦?这四个原因你知道吗?
摘要:陈皮泡茶为何会苦?这四个原因你知道吗?有时泡茶会发现陈皮有苦味,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?在保证是新会陈皮的前提条件下,陈皮泡茶苦关键有四点原因:皮种、陈化年份、冲泡占比、冲泡方式。如果用以泡茶,则将会出现...
陈皮,这种既辛又苦且温热的药材,富含对健康有益的大豆异黄酮。泡陈皮茶是养生的好方法,但有时泡出来的茶却带有苦味。这是为什么?即便确保使用的是新会陈皮,这其中的四个关键原因也不容忽视。接下来,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番。
皮种影响苦味
陈皮根据采摘和加工的不同阶段,可分为青皮、二红皮和大红皮三种。青皮是在柑果尚未成熟时采摘并加工而成,其中糖分含量较低。记得我以前自己泡茶时用的就是青皮,那种苦涩的味道特别突出。二红皮的情况相对稍好,不过香味并不浓郁,大量储存时还会带有刺激的味道,入口的辛辣感比大红皮要强。而大红皮则是泡茶时苦味最轻的一种,糖分较高,果香浓郁,味道温和。
新会地区,众多人偏爱用大红皮来泡茶,这茶味确实很美妙。不同皮种的成分各异,这也导致了泡茶时苦味的差异。在日常生活中,大家泡茶时,是否很少关注到皮种这一要素?
陈化年份过低
陈皮年份不足,泡出来的茶会带有明显的苦味。三年以内的柑皮年份较低,这种陈皮泡出来的茶,味道刺激,果酸较重。曾经试过一款三年以下的陈皮泡的茶,那味道既酸又苦。五年到八年的陈皮则带有清新的陈香,喝起来辛辣但不苦。五年以下的陈皮更适合用来煮汤、熬糖水或做菜。
陈皮存放五年以上,其味道变得浓郁醇厚,香气扑鼻,泡成茶饮时,喝起来有淡淡的清香,回味绵长。若想用陈皮泡茶,务必留意其年份,年份不够的话,口感确实不佳,这一点,大家是否容易忽视?
用量并非越多越好
陈皮虽有益于养生,但不可过量使用。陈皮与水的比例至关重要,若失衡,茶汤可能过苦或过淡。我曾有朋友泡茶时大量添加陈皮,导致茶水苦涩难饮。若泡出的茶水过苦,可适当减少陈皮用量,或者加入冰糖、雪梨、大枣等食材以减轻苦味。
煲汤若觉苦涩,不妨加入切段的鲜甜水果玉米、干枣、板栗以及甘蔗块,这些食材能有效中和苦味。在泡茶或煲汤进行养生时,许多人可能随意添加陈皮,却未曾留意过其用量问题。
浸泡时间过长
陈皮带有苦涩之味,泡得时间过长,滋味必然苦涩。通常情况下,我们会将陈皮放入冷水中,倒入壶中煮沸,然后焖煮3到5分钟,这样泡出来的茶就可以饮用了。不过,记得要尽快将茶倒出,如果继续用同一块陈皮泡茶,茶水就会变得苦涩。
我曾尝试过泡陈皮茶,一直未加理会,结果茶水变得苦涩难咽。为了保持最佳的口感,必须在20分钟内将茶饮尽。不知大家是否有过因陈皮浸泡时间过长,而品尝到苦涩茶水的经历?
品质需严格把关
我们之前讨论的内容都是建立在关于新会陈皮的基础上的。市场上的陈皮品种众多,质量有好有坏。假如一开始挑选的陈皮质量就不达标,比如说不是真正的正宗新会陈皮,或者是假冒伪劣产品,那么即便泡茶的方法正确,比例恰当,泡出来的茶也可能带有苦味,甚至怪味。因此,大家在购买陈皮时,一定要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,购买时仔细观察陈皮的色泽、气味、质地等特征。就比如几年前,我在一个小摊贩那里为了便宜买到的陈皮,泡出来的茶味道非常难喝,后来才知道那是劣质品。
你们买陈皮的时候都是怎么辨别好坏的?
陈皮泡茶养生需适度
陈皮泡茶虽有益于养生,但过量饮用并非良策。过量饮用陈皮茶可能引发身体不适,因为陈皮性辛、苦、温。特别是对陈皮过敏者或正服特殊药物者,饮用前应先咨询医生。以前就有人因盲目饮用陈皮茶而感到不适。那么,大家对自身是否适宜饮用陈皮茶又有多少了解?
大家平时在品饮陈皮茶时,觉得哪个环节最为难以掌握?欢迎各位点赞和转发,更期待大家在评论区热烈讨论。